当前位置: 首页 - 华东 - 正文

普陀山秘境:大乘庵的位置与心灵之旅

来源:乐游网 责编: 时间:2025-07-02 07:48:12
导读普陀山秘境:大乘庵的位置与心灵之旅 "大乘庵在哪里?"这个问题,很多第一次去普陀山的朋友都会问。说起来有趣,我在普陀山住了五年,每天和香客打交道,发现大乘庵虽不如普济寺、法雨

普陀山秘境:大乘庵的位置与心灵之旅

普陀山秘境:大乘庵的位置与心灵之旅

"大乘庵在哪里?"这个问题,很多第一次去普陀山的朋友都会问。说起来有趣,我在普陀山住了五年,每天和香客打交道,发现大乘庵虽不如普济寺、法雨寺那么有名,却是个让人去了就不想走的好地方。

记得2018年夏天,我在普陀山开民宿时认识了慧净师太。她说:"大乘庵就像普陀山的后花园,不在最热闹的线上,但恰恰因此保存了最本真的佛门气息。"这话不假。具体来说,大乘庵位于普陀山景区的中心位置,背靠佛顶山,面朝千步沙,从普济寺步行过去约莫20分钟。第一次去的游客容易错过,因为它的山门很朴素,就藏在一条分岔小路的樟树林里。

去年我接待过一位上海来的李阿姨,六十多岁,说是专程来找大乘庵的。她说年轻时在厂里做工,车间主任是舟山人,常念叨大乘庵的素斋好吃。这个念想在她心里存了三十年,退休后终于成行。我带她走那条熟悉的山路时,看着她眼睛发亮的样子,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:人这一生,总要为某些执念活一次。

要说大乘庵有什么特别,我觉得是它的"不合时宜"。现在很多寺院都装修得金碧辉煌,大乘庵却保持着上世纪八十年代重修时的模样。青砖黛瓦,飞檐翘角,院子里两棵三百年的桂花树,秋天开花时香得能醉人。前殿供奉的观音菩萨像还是用普陀山本地的黄杨木雕的,不像别处动不动就用汉白玉。这种质朴,反而让人心里踏实。

庵里的妙音师父告诉我,大乘庵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,最早是普济寺的别院。抗战时期,日本人的炮弹把正殿炸塌了半边,现在的建筑是1983年重修的。"文革"时红卫兵要来砸佛像,当时的住持把观音像藏在了后山的山洞里,这才保住。这些故事,现在很少人知道了。

我最喜欢带朋友在清晨去大乘庵。五点半开山门时,海雾还没散尽,沿着石板路往上走,能听见比丘尼们做早课的诵经声。六月间,庵里的绣球花开得正好,淡紫色的花朵衬着黄墙,比任何网红打卡点都好看。常有小松鼠从围墙上窜过,见惯了香客,一点都不怕人。

去年秋天,我在庵里遇到个背着画板的年轻人。他说是美院的学生,专门来画大乘庵的飞檐。我们坐在放生池边的石凳上聊天,他说这里的建筑比例有种特殊的和谐感,"就像古诗里写的'檐牙高啄,各抱地势'"。我虽然不懂建筑,但看他笔下那些线条,突然觉得住了这么多年的地方,原来这么美。

要说大乘庵的素斋,确实是一绝。记得疫情刚开放那年,有对东北来的老夫妻,吃了这里的罗汉面后,硬要见做菜的师傅。老师太出来时,老太太激动地说:"这面汤的味道,跟我妈三十年前在哈尔滨极乐寺吃的简直一模一样!"原来食物真的能穿越时空。

我观察过,来大乘庵的人分三种:一种是老香客,熟门熟路地来上香;一种是迷路的游客,误打误撞走进来;还有一种是专程来寻幽的文人雅士。不管哪种人,出了山门时,脸上的表情都比进来时松弛。这可能就是佛家说的"清凉境地"吧。

所以啊,下次有人问"大乘庵在哪里",我会建议他们别急着查导航。从普济寺往佛顶山方向走,过了解脱岭,看见路边有棵歪脖子樟树时右转。闻着桂花香,听着檐角风铃的声音,自然就能找到。这种寻找的过程,本身就是在修行。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