跟团游,是省心还是闹心?说说我这些年参团的真实体验
"十一"长假又要到了,朋友圈里已经开始各种晒旅行计划。有人自由行,有人自驾游,还有不少人选择跟团游。说到旅游团,真是让人又爱又恨。作为一个跟过不下十次团的"老油条",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窝子聊聊跟团游的那些事儿。
记得第一次跟团是去云南,那会儿刚工作没多久,想着跟团省心又安全。结果从第一天就开始后悔。早上5点就被叫醒,迷迷糊糊上了大巴,导游拿着喇叭喊:"抓紧时间啊,后面还有三个购物点!"一天下来,景点没看几个,翡翠店、银器店、茶叶店倒是逛了个遍。晚上回到酒店,腿都不是自己的了。同团的大爷大妈们倒是精神抖擞,还能组团去跳广场舞。那次回来我发誓再也不跟团了,结果没过两年又真香了。
说实话,跟团游最大的好处就是省心。不用自己做攻略,不用操心交通住宿,甚至连吃饭都有人安排。特别是去语言不通的国家,有个导游确实方便很多。去年带爸妈去日本,我就特意选了个纯玩团。早上不用太早起,每个景点停留时间也够,导游还会介绍很多当地文化。老爷子一路都在夸:"这钱花得值!"所以说,选对团真的很重要。
现在的旅游团种类多得让人眼花缭乱。有传统的"上车睡觉下车拍照"型,也有高端的"私人定制"型;有专门带老人孩子的亲子团,也有年轻人扎堆的网红打卡团。我有个朋友报了个"美食主题团",七天吃了二十多家米其林,回来胖了五斤。还有个同事参加摄影团,导游专门带他们去最佳拍摄点,等光线等到天黑。所以说,关键是要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。
说到购物团,那可真是血泪史。我见过最夸张的是去泰国,导游直接把车停在珠宝店门口,说不买东西不让走。全车人僵持了两个小时,最后有位大姐实在受不了,买了条最便宜的项链才放行。这种团价格看着便宜,实际上隐性消费一大堆。现在学聪明了,报名前一定要问清楚有几个购物点,停留多久,是不是强制消费。合同要一字一句地看,别被"自愿购物"这种文字游戏给忽悠了。
自由活动时间也是个坑。有些团写着"全天自由活动",结果一看行程,早上7点出发去景点,下午5点才送回酒店,这算哪门子自由活动?我现在的经验是,报团前要把每天的行程细化到小时,看看真正能自己支配的时间有多少。如果是城市游,最好选住在市中心的团,晚上还能自己出去逛逛。
导游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团的体验。遇到过特别专业的导游,讲起历史典故头头是道;也遇到过全程念稿子的,连景点名字都能念错。最气人的是有次去海南,导游一路都在推销自己的海鲜店,景点介绍加起来不超过十分钟。后来才知道,这种很可能是"赌团"——导游压根没有工资,全靠游客消费提成。所以选团时要看导游资质,最好选有正规导游证的。
吃住方面,我的经验是别指望太高。号称"五星级酒店"的,可能只是当地最好的招待所;"特色餐饮"可能就是十人一桌的团餐。有次在桂林,八菜一汤里居然有五个菜是辣的,全桌广东人都没动筷子。现在我会提前问清楚具体酒店名称,上网查评价,餐饮有没有忌口选项。如果是出境游,最好自备点泡面零食,国外的中餐团餐你懂的。
跟团游最神奇的是能遇到形形色色的团友。有大清早抢前排座位的,有每个景点都要拍一百张照片的,还有全程都在抱怨的。但也遇到过特别投缘的,旅行结束还保持联系。印象最深的是去新疆,团里有个上海阿姨特别会砍价,带着我们一群人在大巴扎杀价,最后连导游都佩服得五体投地。这些意外的相遇,反而成了旅行中最难忘的记忆。
这几年我发现,跟团游也在悄悄变化。越来越多的"半自由行"产品,既有导游讲解,又留足自由活动时间;有些小众路线做得特别精致,比如跟着非遗传承人学手艺,去牧民家体验生活。价格是贵些,但体验完全不同。这说明市场在分化,游客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。
最后给想跟团的朋友几个建议:第一,别光看价格,算算性价比;第二,小团通常比大团体验好;第三,提前做功课,知道要去的地方有什么看点;第四,保持好心态,既然是图省心就别太较真。毕竟旅行最重要的不是打卡了多少景点,而是收获了多少快乐。
说到底,跟团游就像买盲盒,可能惊喜也可能惊吓。但只要你选对了盒子,掌握正确的打开方式,照样能玩得尽兴。今年"十一",你准备解锁哪种旅游方式呢?